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微信公众号

国际刊号:1003-9015
国内刊号:33-1141/TQ
主管单位: 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主    编: 陈 纪 忠
编委会主任委员: 姚 善 泾
编辑出版:《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辑部
地    址:杭州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和同苑1幢417)
邮    编:310058
电    话:0571—87951235
电子信箱:gxhgxb@zju.edu.cn
网    址:gxhx.cbpt.cnki.net 

国内发行:《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辑部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5号,邮编100048)          

访问量:770208

  • 乙二胺/磷酸溶液化学吸收法烟气脱硫的研究

    汤志刚,周长城,陈成

    提出了一种有机胺吸收二氧化硫的新型烟气脱硫工艺,并建立了有机胺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气液平衡模型,首次较好预测了二氧化硫-乙二胺-磷酸水溶液体系的气液平衡。对比0.3mol?L?1乙二胺缓冲溶液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7%。同时,以乙二胺/磷酸混合溶液作为吸收剂,在φ30mm×600mm的填料塔中进行了逆流吸收和解吸实验,确定了实验室规模下适宜的吸收工艺条件:液气比L/G=0.6~1.0L?m?3,乙二胺浓度0.3mol?L?1,吸收液初始SO2浓度4~6g?L?1,pH值6.0~7.5;解吸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60℃,塔釜温度103℃,喷淋密度0.7m3?m?2?h?1,富液中SO2浓度14~16g?L?1。进一步的经济分析表明,乙二胺/磷酸法脱硫费用相当于石灰石法的1/3,低于氨法和新近开发的NADS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2005年03期 285-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881 ] |[网刊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482 ]
  • 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共聚合物膜及其对CO_2、CH_4吸附性能研究

    沈江南,吴礼光,陈欢林,高从堦

    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丙烯酰胺(AM)和马来酸酐(MA)共聚合物。粘度法测定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元素分析法和FTIR等分析表征了共聚物的化学结构,此外研究了共聚合物对CO2和CH4的溶胀吸附性能。在本实验条件下,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共聚物中两种单体的摩尔数之比m/n、对CO2的平衡吸附量等随聚合过程中单体配比AM/MA的增加而增大;共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在7~17万之间,共聚物中两种单体的摩尔数之比在5~30之间,对CO2的平衡吸附量在45~70mg(CO2)?(g(干膜))?1之间;而共聚物对CH4的平衡吸附量仅为4mg(CH4)?(g(干膜))?1左右,且不随单体配比AM/MA的增加而变化,这表明丙烯酰胺和马来酸酐共聚合物作为CO2/CH4分离用膜材料,具有较好的CO2优先选择吸附性能。

    2005年03期 29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34 ]
  • “充填型”复合膜脱除水中微量有机氯化物的研究

    苗所贵,王保国

    利用等离子体照射引发接枝聚合方式制备了具有“充填型”结构的复合膜,在渗透汽化膜分离过程中研究了其从水中脱除微量有机氯化物的分离性能。该复合膜由两种材料组成;耐溶剂性能优良的高密度聚乙烯多孔基膜和接枝聚合后充填于基膜微孔中的聚丙烯酸甲酯,后者形成渗透汽化过程的分离选择性。使用FT-IR光谱图证实基膜接枝后表面存在羰基,表明形成接枝聚合的复合膜。在室温下进行渗透汽化实验,能够有效脱除水中微量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其中脱除二氯甲烷的渗透汽化分离因子超过2000,渗透通量达到120g.(m2?h)?1。

    2005年03期 297-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13 ]
  • 基于空隙率的油气两相流流量测量的研究

    岳伟挺,张宏建

    利用文丘里管进行油气两相流流量测量的研究,在考虑了气液滑移比对流量测量的影响,对均相流流量测量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到了空隙率和文丘里管两端差压与两相流总质量流量及液相质量流量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在干度小于2%,空隙率在15%~83%范围内,总质量流量测量和液相质量流量测量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5%。针对不同的流型,对关系式中的系数作了修正计算,进一步降低了测量误差。

    2005年03期 303-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86 ]
  • 超重力旋转床中水脱氧过程的模型化研究

    许明,张建文,陈建峰,赵瑾,沈志刚

    超重力旋转床是一种高效的强化传质和混合的新型设备。今提出了超重力旋转床中的水脱氧过程的传质模型,分别采用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对超重力旋转床中的气相和液滴的运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液滴的传质系数,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平均误差为7.9%。当超重力旋转床中液体存在的主体形式更接近于液滴时,模型计算结果误差减小。进一步讨论分析了液体和气体流量、转速以及填料内径的变化对于超重力旋转床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分析表明旋转填料对液体剧烈地剪切破碎分散作用是强化传质过程的主要原因。

    2005年03期 309-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464 ]
  • 带有内外组合桨的搅拌设备内流场的数值研究

    孙会,潘家祯,崔宁,孔令超,杨燕勤

    利用滑移网格法计算了以一定转速比反向旋转的内外组合桨搅拌的搅拌设备内的流场,工作介质分别选取98%甘油和1.5%(wt)CMC水溶液。通过对单桨与内外组合桨产生的流场进行对比,研究了搅拌设备内不同高度处速度、速度变化率、表观粘度及剪切速率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采用内外组合桨,介质为中粘牛顿流体时,在罐内主体区远离罐壁区域径向速度受到一定削弱,但在某些局部区域被增强,而对于假塑性流体径向速度总体上得到增强。采用内外组合桨可以加强轴向循环,改善搅拌设备近壁区的流动状况,且对假塑性流体流动状况的改善要优于中粘牛顿流体,另外还可以显著地提高搅拌设备内的剪切速率,同时使剪切速率的分布比较均匀。

    2005年03期 315-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42 ]
  • 液固环流反应器反应-再生系统结构对液固流动的影响与窜液分析

    郁亮,高金森,徐春明,汪洋

    液固环流反应器以导流筒作为反应室,环隙作为再生室,从而将反应-再生系统集成于一个反应器之中,颗粒分别依靠射流卷吸力和自身重力围绕着导流筒壁上下循环。今采用互相关技术在不同的分布板环管内径、导流筒高度和直径、喷嘴内径条件下,测量了反应器内颗粒速度和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结构尺寸分别减小,导流筒内的颗粒速度和浓度均有所提高。但是,环隙中的颗粒流动规律并不完全与导流筒内的一致。最后,探讨了窜液量对反应再生效果的影响,推导出其理论控制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2005年03期 320-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80 ]
  • 循环床提升管中粗重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林海波,黄卫星,漆小波,石炎福,祝京旭

    在10m高提升管中对空气-沙子体系的压力梯度进行系统测试,研究了粗重颗粒平均颗粒浓度sε的轴向分布及操作条件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重颗粒的sε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显著低于FCC颗粒;随操作条件的不同,沙子颗粒表现出与FCC显著不同的轴向分布形态。高气速下粗重颗粒sε的轴向分布与FCC相似表现为单调下降或直线形关系;但在表观气速Ug降低至某一临界值后,粗重颗粒sε的轴向分布呈现出波动形式,表明沙子颗粒在提升管中的流动是一个加速-减速-再加速直至充分发展的过程。随Ug减小或Gs增大,提升管各截面上sε升高;当sε的轴向分布为波动形式时,提升管底部截面和中部颗粒聚集截面上sε的变化较其它截面更为显著。

    2005年03期 327-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98 ]
  • 中心气升式三相强化环流反应器内气含率分布的理论分析

    刘梦溪,卢春喜,储凌,时铭显

    针对一种新型的中心气升式三相强化环流反应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根据能量平衡分别推导出了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模式下拟均相流体的环流速度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间歇和连续两种操作模式下相应的模型参数,通过模型计算发现环流速度随内环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外循环液体量的加入会显著增加环流速度。根据漂流通量模型推导出了环流反应器内环平均气含率模型,发现内环平均气含率随内环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趋势基本可分为:气泡分散区、过渡区和气泡聚并区三个区域。给出了内环、外环平均气含率的线性关系式,发现在试验范围内外循环液体量的改变基本不对内外环平均气含率的关系产生影响。

    2005年03期 33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29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60 ]
  • 一步法制备脲醛树脂微胶囊过程的研究

    杨毅,王亭杰,裴广玲,金涌

    通过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有机溶剂为内相的脲醛树脂微胶囊。考察了系统改性剂、pH值、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微胶囊化过程和微胶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A作为系统改性剂,在pH值为2.5或更低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光滑的囊壁,但强度较低;而以PAA作为系统改性剂,在pH值为3.5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光滑度、透明度和强度。分析了一步法中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形成过程。分析表明,体系中的相界面特性对微胶囊化过程有重要影响,要制备具有良好形貌和强度的微胶囊,需要在适当的系统改性剂条件下,控制反应速度,使体系发生平缓和充分的液液相分离。

    2005年03期 338-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下载次数:1153 ] |[网刊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393 ]
  • 含偶氮侧链聚酰胺酸合成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姚社春,路建美,李娜君,夏雪伟,朱秀林

    选取苯代三聚氰胺(BGA)和均苯四酸二酐(PMDA)为单体进行微波辐射溶液聚合反应,所得聚酰胺酸(PAA)通过重氮偶合反应引入含偶氮键的侧链,并且通过二次偶合进一步增加偶氮侧链的长度,从而合成新的具有三阶非线性光学活性的侧链型聚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元素分析、拉曼等测试方法对接枝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简并四波混频飞秒激光系统对各个接枝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系数进行了测定,考察了含取代基的偶氮侧链的引入对聚合物主链三阶非线性的影响,并考察了侧链上偶氮键的共轭长度对主链三阶非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侧链上偶氮基团的引入及其长度对提高聚合物主链三阶非线性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2005年03期 34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69 ]
  • Burkholderia cepecia.njut1中的海因酶的纯化及性质

    李家璜,李苏平,严明,欧阳平凯

    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热处理、HiPrepTMPhenylFF(highsub)疏水层析、DEAE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以及SephadexG-200凝胶过滤,从Burkholderiacepecia.njut1中得到了海因酶,收率8.98%,纯化倍数为69。Burkholderiacepecianjut1海因酶是同源四聚体,亚基分子量52ku,等电点是5.09,具有严格的光学选择性,是D-型海因酶,并具有较广泛的底物适应性,对苄基海因和对羟苯海因有较高的亲和力。Burkholderiacepecia.njut1海因酶的最适催化的pH值为9.0。酶在pH6.5~10.0下稳定。60℃时酶活力较高,但在此温度下酶的热稳定性较差。Burkholderiacepecia.njut1海因酶是金属依赖性酶,金属螯合剂EDTA对海因酶有抑制作用。二价金属离子对酶有较大的影响。

    2005年03期 349-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0 ]
  • 利用纤维原料在串联式生物反应器中协同酶解发酵乳酸

    沈雪亮,夏黎明

    采用廉价的纤维素原料代替粮食发酵生产乳酸,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在串联式生物反应器中,将纤维原料酶水解与固定化乳酸杆菌发酵相耦联,纤维素的酶解产物葡萄糖被有效转化成乳酸,纤维素对乳酸的转化率和乳酸产率分别为70.3%和0.713g?(L?h)?1。在酶解体系中添加纤维二糖酶可以提高酶解得率。将酶解罐、固定化纤二糖酶柱和固定化细胞柱相串联,可有效消除纤维二糖积累所造成的反馈抑制作用,纤维素对乳酸的转化率和乳酸产率分别提高到90.6%和0.986g?(L?h)?1。串联式生物反应器性能稳定,在重复分批发酵工艺中,连续10批纤维素对乳酸的转化率平均为89.6%。采用分批添料工艺,纤维底物的终浓度可增加到200g?L?1,发酵终点的乳酸浓度达105.2g?L?1,乳酸产率为1.315g?(L?h)?1。对等量底物而言,反应时间明显缩短,同时纤维素酶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2005年03期 35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532 ]
  • 金龟子绿僵菌深层培养产几丁质酶的研究

    杨革,陈洪章,李佐虎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寄生真菌,从自然罹病死亡的金龟子体内分离到一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M-6。研究了该菌深层培养产几丁质酶的情况,几丁质酶合成的最佳碳源和诱导物为几丁质,在以0.5%(w/v)几丁质为碳源时,其产几丁质酶活达0.126IU?mL?1,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培养基中几丁质浓度,葡萄糖浓度,微量元素盐浓度和碳氮比都能提高几丁质酶活。胆汁酸和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提高几丁质酶活。通过摇瓶试验得到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根据优化条件在摇瓶和3.7L发酵罐中分别进行产酶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几丁质酶活分别达到0.231IU?mL?1和0.273IU?mL?1。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6.0,在45℃,pH3.0~9.5较为稳定。Zn2+、Ca2+、Ba2+和Mn2+离子对几丁质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Hg2+、Co2+和Fe2+离子完全抑制几丁质酶的活性。

    2005年03期 362-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71 ]
  • 基于神经网络的两相流流型识别方法研究

    贾志海,牛刚,王经

    采集了水平管内气水两相流动的差压信号,利用概率密度函数(PDF)对差压信号特征进行了分析;定义了PDF的四个特征参数,即PDF波峰个数K1、波峰峰值K2、波峰位置K3、以及PDF的方差K4来反映流型的特征。运用四个参数构成的特征向量对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识别流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的特点,从而为两相流的流型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2005年03期 368-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374 ]
  • 基于EGA的RBF-PLS方法为脉冲萃取过程建模

    何朝军,陈德钊

    针对径向基网络(RBFN)结构与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在分析径向基函数-偏最小二乘(RBF-PLS)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模型拟合和预报性能为目标,同时优选RBF的宽度参数和PLS成分数,并设计了基于优进策略的遗传算法(EGA)实施优化。EGA增加了模式搜索寻优算子,对交叉算子作了改进,自适应地调整交叉率和变异率,由此形成EGA-RBF-PLS方法,并将它应用于回收ε-己内酰胺的脉冲萃取过程。它工作量小,效果良好,所建模型的拟合和预报性能明显优于近似机理模型和其它RBFN模型,稳健性也更好。

    2005年03期 373-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0 ]
  • 回流操作条件下植物甾醇与过量乙酸酯化反应动力学

    许文林,黄一波,沙鸥,王雅琼,张小兴

    以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菜籽甾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研究体系,测定了回流操作条件下甾醇与过量乙酸的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强酸性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对酯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系统中水的含量对反应速率和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菜籽甾醇与乙酸在回流条件下反应动力学方程均为:r=(0.278±0.002)×CSL(mol·L?1?h?1),加入0.5%~5.0%的催化剂量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在5%以内,乙酸中含3.0%~15.0%的水时,反应转化率明显降低。此外还对精制混合甾醇与乙酸反应分离制备甾醇乙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及对甾醇乙酸酯产物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测定,为应用化学反应和结晶法结合分离精制单组分植物甾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2005年03期 379-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58 ]
  • 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的合成与拆分

    石晓华,周舞阗,陈新志

    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是合成西司他丁(一种肾脱氢二肽酶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今设计了一条新的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合成路线并改进了拆分工艺,它是以异戊烯酸为原料,经酸的酯化、烯键的环丙烷化、酯水解制得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收率为44.1%。其中,环丙烷化反应用锌粉/氯化亚铜-乙酰氯作为催化剂,二溴甲烷作为环丙烷化试剂,这样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降低成本。此外用L-肉碱草酸盐作为手性拆分试剂,经酰化、成盐、部分结晶、水解得到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收率为16.7%,手性纯度大于95%。此路线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成本较低,易于工业化。

    2005年03期 384-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591 ]
  • 炭黑负载MnO_x-Pt电催化剂的制备与初步研究

    刘振泰,蒋淇忠,周震一,马紫峰

    合适的电催化剂材料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降低电极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提高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关键,尤其是用于阴极氧还原的电催化剂。VulcanXC-72炭黑进行预处理后作为催化剂载体,采用分步化学沉积方法制备得到了炭黑负载的MnOx-Pt电催化剂。通过ICP、XRD、TEM、CV等物理和电化学手段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电催化剂中锰氧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是隐钾锰矿型MnO2;三种催化剂样品中Mn的质量百分含量均为20%左右,而Pt的质量百分含量在5%左右。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分散度,更高的氧还原起始电位和峰值电位,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可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的电催化剂;其电化学催化反应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2005年03期 38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01 ]
  • 专一性降解含硫杂环化合物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张英,李伟,王妙冬,施耀

    从不同污泥与堆煤土样中分离出七株菌株,均能专一地切断二苯并噻吩(DBT)中的C-S键,沿4S途径代谢,生成2-羟基联苯(2-HBP)。通过对七株菌株46h休止细胞和繁殖期生长细胞脱硫活性的比较,筛选出具有较高脱硫活力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ZD-M2和棒杆菌(Corynebacteriumsp.)ZD-C7,并在生长温度30℃,pH7.0,0.5mmol?L?1DBT作为唯一硫源,以甘油为碳源,用摇瓶培养法测定了它们的生长和脱硫曲线。以正十六烷为模型油相,在油水体积比为1.0的两相介质中考察两菌株的脱硫特性。结果表明,有机相的存在增加了菌株的脱硫活性,但活性持续时间只有9小时较水溶液介质中的短。同时两菌都能脱除燃料油中的其他含硫杂环化合物:噻吩、苯并噻吩、二苯硫醚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硫,是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生物脱硫催化剂。

    2005年03期 392-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91 ]
  • 密封双极性MH/Ni电池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邓超,史鹏飞,程新群,舒杰

    报道了密封双极性MH/Ni电池的设计与开发。考察了电极厚度、密封技术及电解液用量等工艺条件对单体电池性能的影响,解决了双极性电池设计中的主要问题。研制开发了由4个单体电池组成的4.8V,2.8A·h密封双极性MH/Ni电池。测试结果表明,电池具有较低的内阻和良好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在模拟混合动力车工作环境实验中,电池的性能稳定,经过多次循环后性能没有明显衰减。这种密封双极性MH/Ni电池非常可能成为性能优异的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用电源。

    2005年03期 398-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69 ]
  • SiO_2纳米粒子自组装膜的制备与表征

    李香琴,刘天庆,陈彦田

    通过静电自组装技术在玻璃基底上组装了具备纳米尺度形貌的Al2O3和SiO2纳米粒子薄膜,采用液滴法测量其接触角,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光学吸收特性,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forcemicroscope,AFM)对两种纳米粒子薄膜及空白对比试片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静电自组装原理在玻璃基片上组装的表面材料确实具备纳米形貌,且粗糙程度不同,具体为nano-Al2O3>nano-SiO2>CTAB>control。这将为微生物细胞及动物细胞在纳米材料表面上的粘附考评实验做好准备。

    2005年03期 40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74 ]
  • 涡流二极管原理实验研究

    郭彦华,景山

    首先从理论上建立计算涡流二极管的性能比的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的性能比与实验结果误差不大,并且涡流二极管的结构参数(ri/r0)是影响其性能比的最主要参数。

    2005年03期 407-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5 ]
  •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在纯化重组类人胶原蛋白中的应用

    王晓军,范代娣

    研究了应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条件。分别考察了不同金属离子、平衡缓冲液pH值及两种洗脱方法对纯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锌离子螯合介质,pH7.5磷酸盐缓冲液平衡,上样后用100mmol·L-1氯化铵洗脱纯化效果最佳。纯化后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纯度达98%,回收率为85.4%,纯化倍数为3.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N端序列分析结果均证明所得纯品为重组类人胶原蛋白。

    2005年03期 410-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07 ]
  • 2-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乙酮的合成

    宋秀娟,覃志忠,张国亮,张凤宝,戈建华

    以4-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和甲氧基乙酸甲酯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交叉酯缩合反应,然后经水解、脱羧得到产品2-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乙酮,总收率达85%以上。实验获得了较佳工艺条件:原料配比4-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乙酸甲酯为1/1.5(mol/mol),酯缩合的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12h,适宜的溶剂为DMSO;水解、脱羧反应时间为15h;并采用1HNMR及IR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2005年03期 414-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5 ]
  • SO_4~(2-)/Fe_2O_3固体酸催化合成香叶基氯

    朱志庆,吕自红,黄霞琼,郭世卓

    香叶基氯是一种由异戊二烯为原料合成香料香叶醇的中间体,今以SO42-/Fe2O3固体酸为催化剂,在溶剂环己烷的存在下,异戊二烯与异戊烯氯反应合成了香叶基氯。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浸渍H2SO4浓度和焙烧温度对固体酸表面硫含量和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比较好的催化剂制备条件:浸渍硫酸浓度24-1CHSO=0.25mol?L和焙烧温度550℃。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溶剂环己烷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WCat:WC5H8=1:30,WC6H12:WC5H8=1:0.8,在反应温度18℃时反应2h,异戊二烯的转化率为18.3%,生成香叶基氯的选择性可达到75.2%。

    2005年03期 418-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35 ]
  • 本刊主办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

    2005年03期 42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9 ]
  • 下载本期数据